天津相声演员李寅飞(李寅飞认为逗哏扮演父亲捧哏扮演儿子这是相声艺术规律)
2021年第三届非遗相声大会上,李寅飞和叶蓬在第三场表演了原创相声《过年不回家》,立意不错,全场效果也极好。
笔者更感兴趣的是在这段相声中李寅飞和叶蓬对伦理哏的巧妙使用,可以算是相声伦理哏正确的打开方式,值得其他相声演员借鉴。
一、相声节选
在这段相声中,逗哏李寅飞谈到很多过年不能回家的人,其中包括医生和警察,还有一些普通人也因为各种原因不能回家,这就让等待孩子回家的父母非常失望。
李寅飞和叶蓬在现场要还原一段儿子给父亲发微信的场景,儿子告诉父亲今年过年不能回家,父亲千般不舍万般无奈之下还要理解儿子,让儿子放心。
开始表演,李寅飞和叶蓬同时要求自己扮演父亲,李寅飞认为“逗哏扮演父亲,捧哏扮演儿子,这是相声艺术规律”。

叶蓬则向李寅飞请求:作为捧哏,我和你合作十年一直演你的儿子、孙子甚至重孙子,我感到“万分屈辱”,捧哏不容易啊,这次在深圳,你让我当一回你的父亲吧。
台下观众哄堂大笑然后鼓掌同意,李寅飞“很生气”指责观众:你们这是助长歪风邪气,是在破坏艺术规律。
在叶蓬的“强烈要求”下,李寅飞同意这次自己演儿子,叶蓬演父亲。
在正式开始表演前,李寅飞向观众说道:“咱们说清楚了啊,这可不是一个伦理占便宜的节目,现在相声市场很混乱,一会儿我们难免要相互称呼,我叫他(爸爸)你们可别答应。”
表演开始,李寅飞给父亲发微信:爸,我不回去过年了。
随后一两分钟时间里,叶蓬作为饰演父亲的捧哏连续抖了三个有关伦理哏的包袱:
第一个:叶蓬收到微信后“大发感慨”:谁发来的微信?呦!李寅飞,我的儿子!我儿子李寅飞给我发微信了,哎,三婶,你过来瞅瞅,这是我儿子,李寅飞,给我发微信了。
李寅飞:你爱听这个不行啊。
第二个:叶蓬解锁手机屏幕查看微信内容,解锁密码是:54188。
李寅飞咬咬嘴唇:我高低得知道,哪个牌子的手机解锁密码是五位数。(稍后轮到他饰演父亲时,他的解锁密码是94188)
第三个:叶蓬点开微信语音消息,李寅飞大声配音:爸,我不回去过年了。
叶蓬:声儿太大了,没听清,调小声音,再听一遍。
李寅飞很无语:最后一遍了啊!
当然,文字是节选而且比较苍白,这一段四分钟的表演在现场的效果是极好的,李寅飞和叶蓬的配合很默契,观众不断发出哄堂大笑。
二、正确打开方式
李寅飞和叶蓬这段四分来钟表演的核心包袱当然属于伦理哏,观众也都心知肚明,但这段伦理哏使得非常巧妙,不仅不寒碜效果还更好,这才是伦理哏的正确打开方式。
首先,这段相声中所有关于伦理哏的包袱都是含有生活逻辑的。
叶蓬表演父亲看微信时有三个步骤,发现儿子微信,解锁手机屏幕,听到语音消息,和日常生活并无二致。关键是,三个包袱全都完整嵌入到三个步骤中,而不是脱离了故事和节奏,因此属于有生活逻辑的伦理哏。
其次,李寅飞和叶蓬在伦理哏上并没有过多纠缠和发散。
叶蓬的三个包袱都很顺畅,起到了娱乐的效果,李寅飞不论是垫的话还是表情节奏也都很到位,没有破坏故事的完整,也没有破坏故事的节奏,更没有在伦理哏上反复发散和纠缠。
简单总结一下,所谓伦理哏的正确打开方式其实就是这两点,一个是遵循相声艺术规律,保证故事的逻辑性,将伦理哏融入到故事中去,起到娱乐的效果还保证了作品的格调。另一个是保证伦理哏使用的节奏和范围,不要超过故事本身,让节奏始终和故事同步,保证故事的完整性。
三、不能助长歪风邪气
李寅飞在这段相声中有一段跳出了身份,就是他在表演开始前向观众呼吁的内容,让观众不要接茬和起哄。
这段话正常情况下是不该有的,事实上对相声的节奏造成了一定破坏,但这段话又是有必要的,因为现在的相声市场上存在一股破坏相声艺术规律的歪风邪气。
传统相声里的伦理哏确实有不少,其中广义的伦理哏除了父子关系外也包括夫妻之类关系,狭义的伦理哏则是指父子或爷孙等直系关系。
如《七口人》《翻四辈》等段子都是狭义伦理哏,不过这些传统相声多数都是相声入门技巧,主要用来给孩子开蒙和训练用的。比如李伯祥、魏文亮、常宝堃、常宝霖、常宝霆等人小时候上台都是先从伦理哏段子开始的。
流传下来的常连安和常宝堃、常宝霖哥俩说的相声录音里有原汁原味的传统相声伦理哏,常连安说“咱们猜谜,谁答不出来就管对方叫爹”,常宝堃和常宝霖赶紧答应“哎!”

还有马季大师回忆的,小时候在启明茶社听相声,当时还是小孩的常宝华也曾扛着大笤帚找便宜,因为对方说了“我爸爸是卖笤帚的”。
为什么说这些伦理哏相声的都是小孩呢?因为小孩不懂太多语言技巧,通过占大人尤其是自己父亲或师父的便宜能起到最快最直接的娱乐效果,而且童言无忌,观众也不会觉得不适。
事实上,这种找便宜不光相声演员会,很多小孩都会。笔者小时候一个同学就喜欢在别人唱《一封家书》时找便宜,后来惹了众怒,被班主任一顿削,再也不敢了。
解放后,相声表演里的伦理哏就逐渐消失了,因为这种通过占便宜达到娱乐效果的相声格调太低级,不符合相声是一门语言艺术的宗旨。
进入二十一世纪,伦理哏在相声里再次复苏甚至大行其道,倒也不是说绝对不允许相声里有伦理哏,关键是有些相声演员在表演上毫无克制,把伦理哏表演得极其低级,一些观众也受其影响跟着接茬瞎起哄,最后就变成了李寅飞所说的“歪风邪气”和“破坏艺术规律”。
实际上,伦理哏是一种基本的娱乐技巧,如果使用得当就会起到很好的娱乐效果,也不会拉低相声作品的层次,比如李寅飞和叶蓬的这段伦理哏就非常好,表演效果和娱乐效果都达到了。
至于为什么相声界还存在不少伦理哏上的“歪风邪气”,估计一方面跟一些演员的创作能力和表演能力比较低下有关,另一方面也确实跟一些明星演员的不良示范有关。
说到底,砒霜有毒,用对了就是好中药,人参有营养,用错了能要人命。伦理哏并非相声界的洪水猛兽,关键是使用伦理哏的人水平行不行、境界高不高。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友在品度娱乐发布,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站联系。(QQ:2861696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