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像葛优的演员(演啥像啥不在意角色的轻和重只在意自己能否将它们塑造好)
2012年,选角导演杜彩玲把宁理推荐给制片人和导演时,所有人的反应都出奇的一致:
“宁理是谁?”
“主演都没人听说过,这片子能卖吗?”
杜彩玲听完之后,气得摔门走人。
这也怪不得别人,毕竟那时候,在网上搜索“宁理”出现的不是人名,而是一所理工大学的简称。
然而,五年之后,一切发生了变化。
2017年,宁理在《无罪之证》里把“李丰田”演活了,电视剧播出之后,不少人押宝打赌:“今年的国产剧最佳男配角已经产生。”
从那时候开始,宁理才正式回归观众的视野。
很多人以为宁理是大器晚成,却不知道人家早就红过了……

一、
宁理生在北京,后来跟随父母来到安徽。
在安徽的时候,一家几口的生活过得苦哈哈的。
有一天,母亲好不容易拿到两个鸡蛋,正准备给身体不好的宁理补补,结果手一滑,一个鸡蛋掉在地上。
母亲急坏了,赶紧弯下身去捡,不料,另一个鸡蛋也掉在地上。
两个宝贵的鸡蛋就这样生生地趴在地上,宁理比母亲还着急,没想到,母亲看着地上的鸡蛋没有生气,反而哈哈大笑,随后将它们捡起来,炒着吃。
这件事对宁理的影响很大,在往后遇到困难时,他总会想起母亲的捡鸡蛋事件,他说:“鸡蛋已经碎了,哭也于事无补,还不如笑一笑,想办法把它收拾起来炒了吃。”
懂得自我安慰的人,日子怎么过都不会太差。
宁理读书时,成绩并不好,但是他有丰富的想象力,喜欢异想天开,每当他开始幻想时,老师就会敲黑板点名:“宁理,你又走神了。”
书读得不好,宁理也不知道自己以后能做什么,那时候的他,像个无业游民四处乱逛,无所事事时就喜欢去看电影,尤其钟爱战争片。
高考的时候,父亲希望宁理以后当一名医生,但他却不喜欢。
不喜欢也能如愿,第一次高考就失利了。
后来,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听到有专门学习表演的学校,宁理兴致勃勃地准备跑去报名。
当时,有人向他劝退:“别考了,眼睛那么小,人家都浓眉大眼的,你这样的怎么当演员?”
眼睛小才是特点,宁理没把别人的嘲讽当回事。
第一次面试时,他也没做什么准备,其实他是不知道自己应该准备什么去展现自己的才艺。
宁理为面试官讲了一则故事,然后连唱带跳地表演了当年最火的《冬天里的一把火》,之后又神奇地做了一段广播体操。
没想到,这么随意的表演,居然通过了一试二试。
后来,三次面试加上笔试,宁理成功进入上海戏剧学院。
在上戏的时候,宁理以为表演就是模仿。于是,他努力地模仿焦晃老师、学校的师兄师姐。
恨不得每天都能站在镜子前面,练习各种声音,表情,动作。
模仿了一段时间之后,宁理觉得自己学得有模有样,可是,为什么不能打动人呢?
后来,他才知道真正的表演,不是模仿偶像,而是模仿生活。
于是,他开始去体现生活,去细心观察生活中的各种人,事,物。
毕业之后,宁理被分配到现在的上海人民艺术剧院。
一进剧院,宁理省去了“跑龙套”的阶段,直接演主角,瞬间起飞。
出镜的频率越高,被关注的机会就越大。
那时候,《西游记》正在热播,宁理因为长相酷似六小龄童,走在大街上还被观众误以为是孙悟空。
路人问他:“你是演孙悟空那个吗?”年轻的宁理觉得被人关注的感觉真好,他听完后笑而不语,路人再次肯定地说:“就是他,就是他。”
过了没多久,宁理也开始拍电视剧,演得越多,喜欢他的人也越多,因此他被很多人称为是:上戏葛优。
二、
话剧演多了,宁理感觉自己的未来一眼望到头。
当时,恰逢有一波出国潮,宁理也想换个环境试试。
不出去,怎么知道自己名气有多大。
就这样,宁理在最红的时候,选择抛下一切,毅然前去拥抱国外的大月亮。
谁知,去了国外才知道,原来一切都是童话里的故事。
身在异国他乡,语言不通,路况不熟,就连老本行拍戏,话剧,都无人问津。
为了生活,他送过报纸、做过房产中介、珠宝鉴定、翻译培训、金融等。
最穷的时候,只能吃最便宜的那种罐头,为了吃得饱一点,打开之后往里面加点水就成为罐头汤。
衣服只能穿二手的,一条牛仔裤5块钱,毛衣或是外套贵一点,10多块钱。
当时,宁理因为在邮局当临时工做得比较出色,单位有意将他转正,如果留下来,生活问题就解决了,可宁理还是拒绝了。
如果只想要稳定,他又何必飘洋过海来这里?
后来,宁理咬咬牙,转身去明尼苏达大学学了电影制作。
刚到明尼苏达大学,宁理开始水土不服。
国外的教学方式和国内完全不一样,在每堂课上,老师总喜欢带着学生一起聊天、讨论,从来不讲理论,实际上的东西。
宁理很纳闷,忍了一个月之后,终于忍不住跑去责问老师,结果得到的答案便是:“任何东西都没有标准答案,我的作用就是开发你的想象力,给你想象的动力。”
或者,正是这段神奇的求学经历,为宁理日后塑造“李丰田”埋下了伏笔。
在明尼苏达时,宁理就认识了现在的太太, 那时候,宁理攻读的是一个烧钱的专业,机子一开,钱就开始计算,中间如果哪个环节出现失误,所投入的钱将全部打水漂。
当时,宁理和太太的经济很一般,为了宁理能够完成学业,家族的开支,一直由太太在负责。

2007年,宁理带着家人回到国内。
刚回来时,宁理也懵了。
这里的一切和离开时完全不一样,市场变了,观众也变了。
以前的名气都是过眼云烟,如今又得重新开始。
看到这样的境况,宁理再次抑郁了,人变得更内向,脾气也更暴躁。
有时,会在路上因为停车费问题和别人理论。
这时,太太则会在身边告诉他:“你又何以去争论,停车费都是明码标价,不要自己钻牛角尖。”
看到没人愿意找他拍戏时,太太又安慰他:“你要换个角度来考虑问题,这样的家庭分工是很正常的,而且这段时间你也没有白费,你在陪伴你的孩子成长。”
在太太的支持下,宁理吃了10年的“软饭”。
三、
2012年,有人向选角导演杜彩玲推荐宁理时,对方告诉她:“他是个非常优秀的演员”。
刚开始,杜彩玲看到宁理的时候也表示质疑,后来宁理用演技让杜彩玲折服。
之后,杜彩玲开始向身边的导演、制片人推销宁理,没想到,根本推不出来。
“宁理是谁”、“我相信他是好演员,但确实脸不熟”、“主演都没人听说过,这片子能卖吗”
这是杜彩玲在推销宁理里听到最多的话,有一次更是把她气得摔门而走。
没办法,宁理只能自己去推荐自己,哪怕是配角,他也愿意。
从没有跑过龙套,到后来演配角,宁理的路似乎是倒着走。
不过,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
2017年,有人向他推荐演网剧《无证之罪》,宁理不知道网剧是个什么东西。
他以为,是一群学生拿着DVD一边拍,一边跳舞,因此,他拒绝朋友的好意:“我这么大岁数老胳膊老腿的,再拍个网剧,多凄凉”。
朋友不死心,还将剧本送到宁理面前,没想到,宁理本来只想翻几页,结果翻着翻着就陷进去了。
《无证之罪》当时有几个角色让宁理选,最后,宁理选择了“李丰田”。
他把“李丰田”理解成为一只动物,这个角色有很大的创造空间。
在开拍之间,宁理已经将自己融入到李丰田这个人物,开始想象他的身世,经历,为什么一个“穿着破棉袄,戴着挂脖厚手套,和每天扫大街、烧锅炉一样的普通人”,最后走上一条不归路。
拍摄的时候,宁理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他不抽烟,为了李丰田,每天晚上等家人都睡下时,他就躲到厕所里研究抽烟。
有一次,他突发奇想,把烟的过滤嘴里面的棉絮抽出来,然后反着叼在嘴里,结果点着剩下的纸时,火苗呼啦一声,把他的胡子烧着了。

这个动作配合表情、火花,宁理看着镜子里的自己,突然觉得这样更能显得黑暗中李丰田的狰狞。
他马上跑去和导演商量,结果两人一拍即合。“反向抽烟”也在上映之后,成为李丰田的标志性特点。
据说,《无证之罪》播出后,伊能静在追剧时,看到这一段时直接吓哭,之后辗转难眠,内心特别难受。
别说伊能静,宁理认真起来连自己都害怕。
在拍摄“沙发后边打人”那段,当时,宁理拿了个柚子代替脑袋,随后抄起烟灰缸连砸了十多下,砸着砸着脸上居然露出了笑容。
后来,宁理看到这个笑容自己都害怕了,他说那是进入角色,无意识地笑起来。
因为太入戏,和宁理一起拍戏的好几个人都被吓到,后来见到他都躲着走。
《无证之罪》播出几集之后,宁理内心是忐忑的,因为成败在此一举。
过了没多久,导演给宁理发了一个网友制作的图片。
图片上是周润发扮演的小马哥拿着美元在点烟,下面是宁理反向抽烟的剧照,正面还配了一行字:“我上一次看到这么帅的抽烟还是几十年前。”
看到这个图,宁理就放心了,能把他和他的偶像放在一起对比,这事成了。
果然,《无证之罪》播完之后,不少媒体就放言:“今年的国产剧最佳男配角已经产生。”
宁理,再次翻红。
以前戏挑他,如今他挑戏。
紧接着,《沉默的真相》《对手》《扫黑风暴》将宁理推向另一个高峰,成为观众口中的“反派”专业户。
不少喜欢宁理的观众,不甘心这么有演技的人居然没有大红大紫,他们还打算在网上发众筹为宁理买热搜。
不过,宁理倒是很看得开,他说自己并没有“主角瘾”,只要角色好,剧本好,配角也演得很开心。
最近,新剧《警察荣誉》正式开播,宁理作为配角再次出现。
在这部剧里,宁理扮演的警察让不少人感到担忧,他们害怕这个角色最后会不会反水。
毕竟,作为反派专业户,不到最后一刻,都不确定他到底属于哪一派。
作为演员,宁理称得上真正的老戏骨、剧抛脸。
他总是演啥像啥,不在意角色的轻和重,只在意自己能否将它们塑造好。
这样的人,早就该红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友在品度娱乐发布,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站联系。(QQ:2861696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