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李白的死法视频(论李白有多爱喝酒河水里都是酒与月亮装了个满怀)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盛唐最出色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他的终身充满了传奇的颜色,因为李白终身嗜酒如命,又宣称“醉仙”。后世将李白与杜甫并称为“李杜”。其人爽朗大方,喜好喝酒作诗,其间斗酒百篇,高力士脱靴、贵妃磨墨,足以让人敬仰。但终究他贫困潦倒,死的令人心痛。

李白的死,历来议论纷纷,一般有三种说法:一为醉死、二为病死、三为淹死。
以为李白因病而卒,最早见于李阳冰为李白诗结集写的《草堂集》的序文。受其影响,以后的碑碣著述多持此说。李白身后29年写成的刘全白《唐故翰林学士李君碣记》说:“君名白,天宝初诏令归山,偶游至此,以疾终,因葬于此。全白幼则以诗为君所知,及此投吊,荒墓将毁,追想音容,悲不能止。”范传正在《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石碑》中说:“至今尚疑其醉在千日,宁审乎寿终百年。”李白晚年嗜酒狂饮,由于酒醉而发病丧命的可能性极大。晚唐诗人皮日休在《七爱诗》中有《李翰林诗》也说:“竟遭腐胁疾,醉魄归八极。”这就清晰无误地说李白不断喝酒,最终抱病,他的灵魂是带着醉意升天的。有人以为这里皮氏是说李白因醉抱病,似不确切,皮日休并没有说病是因醉酒导致的。

郭沫若早年谙于医道,所以他以为李白61岁时曾游金陵,往来于宣城、历阳二郡间。李光弼东镇临准,李白曾决计从军,行至金陵发病,半途而返。此为“腐胁疾”之初期,估量当为脓胸症。之后,在他62岁那年,于当涂养病。由于脓胸症开端缓慢化,并向胸壁穿孔,故而成为“腐胁疾”。十一月,便卒于当涂。
第二种说法可见诸其他正史或专家学者的考证之说,不能偏信。
第三种说法对大多数人们来说,特别是文人墨客更情愿信任李白是因为水中捉月而死,月亮关于李白是崇高的标志,是他的愿望。所以这样的画面更契合人们的美好愿望。宁可信任有,也不信任无,人们情愿承受李白的死与月亮有关之说。有位学者对李白的死,有一段极为精彩的摹拟式的描绘:“夜,已深了;人,已醉了;歌,已终了;泪,已尽了;李白的生命也到了最终一刻了。此刻,夜月中天,水波不兴,月亮映在江中,好像一轮白玉盘,一阵微风过处,又散作万点银光,多么美丽!多么光亮!多么诱人!‘我寻求了终身的光亮,原来在这里!’醉倚在船舷上的李白,伸出了他的双手,
因李白一生浪迹江湖,酷爱自然,他的诗有许多是关于喝酒赏月的。诗人把美酒看成是自己生命里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而把美月看成是高尚洁白的象征。他碰杯对望明月,俯首回看实际,居然发现自己已是创痛巨深,贫病交加,一切美好神往都—一幻灭了。这样一个傲岸不羁,意欲奔驰于天地之外的诗人,终究落到如此失意的地步,那是他无法忍受的事实。严酷的实际,逼得他几乎发狂。李白在《笑歌行》和《悲歌行》里,十分清楚地描画了自己哭哭啼啼的狂态。一个处于半张狂状态的人“醉而落水”,人们自然会充满同情。

专家们认为李白终身,流离坎坷,经历奇特。他才华横溢,却命运多舛,既爱洒、爱月和爱狂,又傲世权贵。到了晚年,穷极悲苦,又不甘寂寞,时时感叹自己愤怒不平的终身。虽胸襟大鹏之志,却又无可奈何只能接受命运的捉弄,竟日日以酒相伴,呼朋买醉,可惜的是最终竟是“碰杯消愁愁更愁”。晚年他酒越喝越多,碰杯浇愁至病入膏盲,病入膏肓。从其主要死因来说,是因为长年累月饮酒过度造成了身体衰竭而死。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友在品度娱乐发布,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站联系。(QQ:2861696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