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真实李成儒(《演员2》怼郭敬明陈凯歌并非成心选演员他有仨原则)
“毁掉我们的,不是我们所憎恨的东西,而恰恰是我们热爱的东西。”
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里说,这就是某些成熟观众至今无法接受“鲜肉文化”之因。
但对于内心不够坚定的孩子们来说:诸如电影《小时代》那种花里胡哨的奢靡、浮夸的快乐肤浅的友情,纸醉金迷中玩玩冷酷陷害的“游戏”……都很神秘而有吸引力。
孰不知,这些东西正在毁掉他们的精神。
所以,《演员2》里,李成儒毫不留情地开炮:
“害人不浅。”
“不能用廉价的笔触去引出广泛的共鸣。”
“如坐针毡,如芒刺背……家国情怀、忠义人士,我们要写的东西太多了,难道我们现在的年轻人就是在看这种?我不知道舞台上这几个导演能不能坐得住,反正我是觉得挺变扭的。这就是畅销书是吧?”
李成儒不是唱高调,这个曾被《西游记》杨洁视为左右手、九十年代资产就过亿、在“人艺”老艺术家堆里泡大的演员认为,若要把这样的电影称为艺术,把这样的演技称为表演,那就太荒诞了。

《演员2》中,意外地火了“人间真实”李成儒
《演员2》中,李成儒的角色,就像皇帝新衣里说真话的小男孩。
《演员2》的四大导演评委背后,有一个“心机导演”在操控。
四军对垒,要么是信奉娱乐至死的流量导演,要么是后台坚实在金融圈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精明大咖,要么是擅用资本的力量的批判型知识分子……

每一个人都是懂得如何爱惜羽毛的“精英”。
只有李成儒,是个向来言论都不够精明、商界和演艺界地位都不算高的“娱乐圈草根”。
所以,他就成了节目组“安排”下的炮筒,当然,一不小心也有可能成为炮灰。
来看看李成儒之前的炮灰“血统”:
和郑少秋对戏,普通话说不好,常用“123”代替发音,李先生拂袖而去:
“这怎么演?我不知道你对方台词是什么。”
亲生儿子想出名参加综艺,他批评的不留情面:
“孩子们是无病呻吟,吃点苦就觉得不行了……你不能光靠父母一代,这有什么意思,你没有本事,让我有什么夸的呢?你现在的人模狗样的不都是父母给的吗?”

甚至他自己拍冯小刚的戏,自己给自己立下马威:
“如果我李成儒在现场哪天下不来台词了,我一定不在现场装孙子,我回家抱孙子。”
《演员2》一定看中了他的耿直,看综艺没人爱看“人设”,可一定也没想到他的口诛笔伐完全没分寸——
第一场《陈情令》,郭敬明把S卡给了完全没演技的鲜肉,并说:
“我给S的人,就是我想找他拍戏。”
李成儒回敬:
“这节目是《演员请就位》,不是《把演员带回家》。”
郭敬明打着“尊重自由”的旗号说:
“我们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类型,这是电影的魅力。”

李成儒直接怼:
“小小年纪,要懂得尊重人……你对其它三十九个演员怎么交代?”
除了怼郭敬明,对陈凯歌也不留情。
在由陈导演的《误杀》那一段,他看不惯大家怕得罪陈凯歌,众口一词地夸:
“我也挺佩服那些虚伪地夸的,明明演的不灵还夸……这回我必须得说,不行了。”
人间真实,没谁了。
半生经商半生从艺,他是真正的娱乐圈草根
有观众会觉得,这李成儒谁呀?这么牛?啥后台敢这么怼?
其实了解李成儒过的人,知道他没后台,他就是纯粹的“不要命”。
一个人如果敢不要命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真的把生死看淡;二是自己能把自己从鬼门关上拽回来,这两种本事,“老李”都有。
李成儒出身于北京贫困人家,儿时家里因饥荒两个兄弟夭折。
6岁,他和哥哥一起唱京剧,12岁考艺校但落选,17岁进服装厂当缝纫工。
他进人艺,也不是考上的。
而是自己琢磨了好几天,在人艺门口堵着京剧戏骨董行佶,硬要拜人为师。
董行佶还真看上了他,以此为契机李成儒学了10年台词,并因台词功底出色,被中央实验话剧院“借调”走表演了5年话剧。
一边演话剧,李成儒又参加了北京电影学院表演进修班。
27岁学成,他想演电视剧,这回又动了脑筋,找到《西游记》杨洁导演面试唐僧,可杨洁嫌他太瘦:
“唐僧不行,去当个场务吧!”
10年京剧台词、5年话剧功底呀!但李没嫌弃,这一干又干了5年。
这5年,他虽没当上演员,却帮杨洁挑中了沙僧的演员闫怀礼,成了杨洁面试演员的左右手:
“成儒在看人方面,是个人才!”
31岁,李成儒开始经商,从在东单摆地摊干到成立西单“特别特”商城,这是北京首家自选服装商城。
他把在服装厂和西游记的经验都用上了,还在北京刊登了招“最美售货员”(估计和杨洁挑“神仙“妖精”一个流程)的广告,以演员般地条件,在5000人当中海选了100美女上岗。
以前摆地摊时,李的利润就达到400万,现在“特别特”日营业额则达50万,连续2年增长。
届时,陈凯歌的首部电影刚开拍、尔冬升还在当演员、赵薇还在读硕士,而郭敬明估计刚学会说话……
这位李老板,就已经开上奔驰S600,随手就给司机100美元的红包了。
在经历过这个财富高峰后,李成儒跳进了一个坑。
37岁,他用1300万美金做外汇的买卖,结果赶上美日贸易战血本无归。

鲁豫曾问过他,最有钱的时候啥感受?他只说了一句话:容易犯错。
不过在人生的最低谷,李成儒也未感觉受太大的打击,其实直到现在,北京故宫旁还有他的一套四合院。
只是他不想再经商了,在认真想了一下想做什么后,李成儒于41岁重新入行做演员。
此后我们都知道了:李成儒一直没演过什么主角,也未获过大奖,但有一说一,凡他演的角色都非常生活化和本色,这都得益于他异于常人的阅历。
《大腕》当中,开头的精神病人台词惊艳,一分钟渲染电影氛围,冯小刚一声“卡”,直接走过来抱住他,整个拍摄现场响起掌声。
并非成心怼,李成儒选演员,确有三个原则
看完李成儒的经历,我们明白了为什么他是“人间真实”了。
因为他可以无视圈子舆论、有无戏接、是否被报复孤立。
他的钱不是靠演戏赚来的,但专业度却可被称为“戏骨”,活到这个“有伞可打,但可打可不打”的份上,他只有一件事可以做——无所顾忌地、帅酷地坚持原则。
李成儒的选人的原则是啥?可以说就是人艺选人的原则。
记得2017年,何冰在一档综艺指导小鲜肉,气得暴了粗口:
“我跟你说了半天,你怎么什么也没记住?”
“这能看见你演个屁呀?”
何冰也是人艺的,当年他曾透露人艺考核标准:
第一,女孩拿拿腔拿调作美的不要;
第二,女孩大大咧咧男孩气质的可以;
第三,男孩儿身上有女孩气质的不要;
很遗憾,这三条演员的禁忌,当下的小鲜肉都符合了。
所以李成儒看不顺眼。
在老舍支持、曹禺做首任院长,于是之、蓝天野、濮存昕、冯远征做演员的人艺,鲜肉们咋说呢,无法用来提鞋。
不知道大家是否看过《茶馆》?开场一幕曾惊艳了《末代皇帝》摄影师:
“这简直就是伦勃朗的油画。”
而《小时代》呢?一开头就是四个短裙女孩,评委滥情地慈爱和两个男同学的花痴。
那一代的演员,比如于是之,从不跪舔观众、从不迎合讨好。
他们的自信已经到了一个宠辱不惊的地步。
何冰曾说到这个境界有多难:
“我们内心很想摆脱讨好观众的状态,如何能变得更坚强,不行,做不到。”
再看看现在的小鲜肉,排练时关心的自己刘海儿和形象……这种丧失了进取心的阴柔和养尊处优,着实离李成儒心中的演员差太远了。
延伸一下,今日之娱乐圈,仍有被日流、韩流文化洗脑的余波——
演员从追求演技,变成了追求嫩、美、娘,从表达艺术作品变成了颜值消费。
一些“颜值即正义”的歪风,让演员甚至导演、编剧放弃了自我修养。
而观众也被“低俗文化”荼毒多年,看完了他们的影视作品,除了短暂地得到解压、发泄外,马上陷入更大的空虚。
再直接一点说,娱乐至上的出发点就是功利主义。
对导演层面赚票房,对大众层面,和咪蒙一样,贩卖焦虑和空虚。
正因看透了这一层,李成儒才疾恶如仇。
与陈凯歌相比,他不算是文化人,他也没有郭敬明那样惊天地、泣鬼神的天才。
但是作为一个草根阶层中奋斗出来的百姓,一个经历白手起家的创业者,一个视表演为归宿演员,他有疾恶如仇的个性,希望自己说真话。李成儒有过几次缄口,观众心疼地开玩笑:
“李老师,如果你被威胁了,请眨眨眼。”
观众之所以支持李成儒,是因为在“鲜肉文化”衰退的大环境下,他们也从被韩流洗脑中觉醒了。
李开复曾说:
鲜肉文化的背后就是没文化。
在观众越来越有文化的同时,李成儒把自己当成了一个革命者,不断呐喊着让急风暴雨来得快一点:
“在找演员和自己的问题之前,还是大环境首先要有改变。”
“大环境一定要改变,一定要尊重一些历史……有多少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为什么不写呢?”
“多读书、有文化,你才能理解作品……天赋有两个层面,一内在、二外在。但现在的很多演员只看机会和外在,内涵和勤奋变得不重要了。”
而我们,坚定地和李老师站在一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友在品度娱乐发布,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站联系。(QQ:2861696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