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正文内容

照顾了刘德华一生的女人(她的感情真的让人看一次哭一次六十年终身未嫁)

半岛荼靡花2022-09-14 09:13:30文章449

上海解封后,一位八旬老太太(后来有媒体更正老人90多岁了)出门想买两块钱切面,给自己过生日。

可老太太好久没出门了。

她不知道,现在没有手机,就没法扫场所码,不能扫码就没法进面店,进不了面店,店员就没法把面卖给她……

事情被在场一位好心人发在朋友圈,小感慨了几句:

路人想为老太太代买,查过绿码后,却因为核酸检测过了72小时被拦在门外。

最终。

老太、路人、店员、切面,面面相觑……

没办法,老人留下一句感谢后转身离开,留下令人心酸的佝偻背影。

△ 路人朋友圈全文

事情经过网络的发酵,情绪的击鼓传花。

终于变成一件“大事”。

有人感同身受,指出部分地区防控层层加码的困境;

有人感慨,在艰难世道里,老太仍保持体面和尊严,太感动了。

也有不同声音:

店家坚守疫情规定,不是大事吗?

多少人静默换来的防疫胜利,不是大事吗?

做核酸、防外溢、防反弹,不是大事吗?

双方僵持不下,都有道理。

一时间。

谁都无法从这件事里找出一个准确的“背锅侠”,一个可以放心指责的“坏人”。

这件“大事”,逐渐升级成盘旋在每个人头上的“大难事”。

你问Sir有答案吗?

唉。

幸好事件得到了关注,出现一些“后续”。

先是那位路人A。

第二条朋友圈里说,这事惊动了“领导”,“领导”查问店家后没有关心老人家最后买到面没,反而答复:执行防疫规定没错。

还有跟进的媒体。

根据报道:

面,买到了,邻居主动帮忙的;

买面的老太太,谅解了,还求“澄清”;

“那件事其实没什么呀,邻居和居委平时也把我照顾得很好,希望你们帮我澄清一下。”(摘自:新民晚报)

当天接待的店员小伙子,附近的居民,以及街道居委会……纷纷面对记者给出让大家满意的答复。

△ 《澎湃新闻》

问题解决,人群散去。

大事,又重新回归到一件“小事”。

或许是Sir多虑。

事件“结束”后还忍不住去想,那位没买到面的老太太,生日当晚怎么过的?什么心情?会失落吗?

还有,在这场剧变中更多的“老太太”。

他们始终拿不到那份“切面”时,或愤怒,或失望而归后,又怎么样了?

所以哪怕“不合时宜”。

Sir还是想追问两个问题。

可能也是许多人面对这些新闻时的两种困惑:

“切面”,是大事还是小事?

人的尊严,到底该如何衡量?

Sir第一时间想到那部电影。

许鞍华的《桃姐》。

首先当然是因为,那条朋友圈里描述的“老太太”形象,和桃姐很像。

背影佝偻,而为人大方。

老太太在买面的路上吃了闭门羹。

桃姐,也在电影里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桃姐是个老仆人。

十三岁起就被梁家收为家佣,做了六十几年,伺候梁家四代,终生未嫁。

后来,梁家移民美国,桃姐只需要专心照顾留在香港做电影制片人的少爷梁罗杰(刘德华 饰)。

此时桃姐中风了。

身体不再灵便,照顾自己都困难,更别提照顾少爷。

于是坚持要去老人院。

罗杰要帮她付钱,她不要;

要帮她买点衣物,她说没需求;

进养老院之后还多了一句口头禅:

“没空就别来看我啦!”

作为老仆人最大的“专业”,便是决不给别人添麻烦。

不止桃姐。

重看电影时Sir发现,片中几乎每个人物都像是“老太太”的缩影。

主角罗杰。

全家移民美国,他一个人留在香港闯荡,被认成是空调维修员的“少爷”。

养老院主任,口音明显“新移民”,在香港无依无靠。

△ 主任被桃姐问起家人后沉默不语

养老院老板,昔日风光无限的武行,如今带“小弟们”扮演恶人追债讨生活。

就算是电影里出现过最光鲜的职业:电影导演。

片中也有一场意味深长的戏。

监制罗杰,大导演徐克、洪金宝,还有投资人于冬开会(没错这些都是许鞍华请来友情客串的)。

开着开着,徐克发飙:

“这景太破啦,怎么拍啊!”

监制也不让步:

你们预算超这么多,还搭什么景!

翻脸了。

最后投资人见状无奈松口:要不,加预算?

话音刚落,镜头一切……

嗐,刚翻脸的三个人坐着吃夜宵,互夸刚刚那段“演技”,“骗”到了预算。

是的。

这是一群人陷入落魄境地后,积极自救的故事。

当然,最“惨”的是桃姐。

最积极的也是桃姐。

养老院是什么地方?

是老人最无奈的选择。

在大户人家待久了,桃姐再怎么有决心,进养老院也不适应。

豪华单人间?

惹,怎么破破烂烂。

营养伙食?

那更是“奇观”:

不能自主吃饭的老人排排坐,由护士一路一口一口喂过去。

能自主吃饭的,要么是饭粒掉满地,要么是吃到一半才发现两个人的假牙拿错了。

桃姐当即忍不住表演一个瞳孔地震。

坏境糟糕还能忍。

接下来,最悲凉的一幕。

半夜时分一个婆婆拖着步子走到大门,握住门把手使劲摇晃,嘴里哭喊着:“我要回乡下,我要回乡下呀……”

尊严是个很奇怪的东西。

如果长时间待在一个剥夺尊严的地方,一开始,你会痛苦、挣扎,过一段时间,你会慢慢习惯,时间再长点,你就麻木了。

桃姐不想麻木。

毕竟在这养老院里,她也算半个“贵族”。

比起其他老人单身寡人,桃姐待遇好太多了。

“干儿子”罗杰探视最勤,带桃姐出去改善伙食,逛公园,还带去自己的首映礼见明星……好名声整个养老院都知道。

△ 其他老人羡慕的眼神

还有罗杰一大家子。

罗杰的姐姐谈起桃姐时,满心感恩,主动提出要承担桃姐的丧葬费;

罗杰的母亲特意从美国飞回香港看望桃姐,给她炖燕窝,给她新袜子和自己戴着的围巾,甚至梁家还早就准备了一套房子给桃姐养老……

如果说“尊严”是靠提升名誉和地位挣来的。

那么,桃姐绝对是养老院里最被尊敬的那位。

可桃姐并没有炫耀,声张。

她守护“尊严”的方式,是竭力保护他人的体面。

比如,面对比她更弱的人。

这天桃姐坐在门口等罗杰来接她回家吃饭,旁边的老人一直扒拉桃姐,要她帮忙修衣服上的纽扣。

桃姐怕错过罗杰,跟老人说等一下再缝。

镜头一转,罗杰进门,却不见桃姐。

原来,桃姐不忍心让老人等了,决定先进房间拿针线包。

这个空档,罗杰来了。

这当然不是什么严重的错过。

可桃姐愿意为了他人一个无关紧要的小事,放弃一上午的等待。

比如,面对爱“贪便宜”的人。

罗杰母亲从美国飞回香港看望桃姐,煲了一大锅燕窝,院友羡慕围观。

正想偷吃呢。

桃姐回来了。

众人紧张又拙劣地表演着不知情,桃姐一眼看破:

你装什么?

我们吃东西啦!

还有,面对比她更“惨”的人。

过年了,子女们纷纷来接老人回家过年。

谁知一家人吵起来了:

女儿来接,婆婆不愿意,偏要等儿子。

婆婆听了女儿的话下不来台,就是不肯动。

桃姐眼看吵下去不好看。

她走过去,一边劝着:

你呀,跟女儿回去和孙子过年吧

儿子没有空嘛

你比我好多了,走吧

三句话,句句讲究。

第一句,和女儿走可以见到孙子,你不是重男轻女吗?孙子不也很重要?

第二句,儿子只是没空,不是不要你了,我帮你自欺欺人。

第三句,你还有女儿接你回家过年,我只能留守养老院,我比你可怜,知足吧。

是的。

“比惨”,是桃姐待人处事的“智慧”。

不止一次。

坐下来和一对母女寒暄,桃姐想当然问小姐姐,你来看老妈?

小姐姐说不,我妈来看我,我要在这里洗肾……

社死了不是?

桃姐反应很快,张口就答:

“我,中风。”

桃姐知道,一个悲伤的消息,只能用另一个悲伤的消息去回应。

哪怕没什么用。

不信你看下一个镜头:

双方没继续聊天,只能沉默。

多此一举?

的确,可正是这样“多此一举”,维护了对方起码的体面。

这不是居高临下的可怜,而是一个个体对另一个个体的体恤。

而正是这些不起眼的“多此一举”,悄悄改变这老人院。

Sir重看时怎么也忘不掉这个细节:

养老院里最不“正经”的坚叔。

爱跳舞,喜相亲,潇洒的个性总能把这潭死水搅起一片春光。

他对桃姐也“图谋不轨”。

拿一点小零食讨好桃姐,然后趁机跟桃姐借钱,说是看病。

不多不少,就借300。

看什么病?

说病,不如说是“瘾”。

一次撞上罗杰来看望桃姐,坚叔也向罗杰借了300,结果被罗杰发现,坚叔借钱是为了“按钟仔”。

于是,下一次罗杰当面揭穿坚叔。

本以为桃姐听到真相后也不愿意再借钱了。

结果桃姐丝毫不震惊,反而叫回坚叔。

不喜欢拿人钱的她,这次执意让罗杰给坚叔掏了300。

“吃”得了就由他吃咯,还能“吃”多久呀?

这句台词是不是莫名熟悉?

总让人想起好心人对上海老太太的感叹:“那位没买到切面的老太,余生还有几次生日呢?”

当然有人反驳Sir。

切面和“按钟仔”能一样吗?

不一样。

但。

在坚叔被拆穿的那一刻,以及老太太看着切面定在面店门口的那一刻,区别不大。

仅有的区别——坚叔有桃姐替他保住体面,而老太太没有。

现在Sir想回到文章刚开始提出的两个问题:

切面,大事还是小事?

都知道,它本应是一件小事,却被发酵成大事。

所以我们应该追问的不是“大小”。

而是,何至于此?

为什么一个人正常的欲望、念想、需求的流露,会被无限放大,甚至掀起热搜式的讨论。

我们的反应其实跟罗杰很像:

借钱ok。

可借我的钱去找女孩,不ok,罗杰默认老人不该有欲望,尤其老人院里的老人。

不是因为罗杰坏。

他只是同样被养老院这个系统驯化而不自知。

那么第二个问题:

人的尊严,如何衡量?

Sir想以电影中一个镜头为例。

许多观众都称赞这一幕中许鞍华的细腻:

深夜养老院,女儿哭着领取母亲遗物。

画面此时被割开两半:

左边,是护工和老人,悠闲地嗑瓜子下棋;

右边,是悲伤的女儿,止不住地落泪啜泣。

生死无常和生死有命被囊括在同一幕,恰恰证明养老院里面和外面,是两个不同世界。

接着。

随着女儿哭声越来越大,越来越悲伤。

嗑瓜子的人收起笑容,下棋的老爷停下动作……

这些反应是对逝者及家属起码的尊重。

然而Sir觉得最精彩是下一幕:

镜头切到桃姐特写。

她的表情跟所有人都不同。

不哭,不笑。

眼眶没有湿润,眼神却比任何时候坚定。

这也表明桃姐对“尊严”的态度:

在这一刻,她能献上最大的敬意,便是悄无声息的坚守,是她无需通过哭泣去表达的“自尊”。

正如电影英文片名:

A Simple Life(普通的一生)。

它不仅聚焦桃姐一个人。

电影相信通过这些普通的群像,白描式的临摹,也能挖掘出巨大的能量,能带观众抵达日常生活背后蕴藏的人性幽微。

这也是为什么类似许鞍华、是枝裕和、侯孝贤等导演能获得无数赞誉。

而这种“以小见大”便出现在电影结尾。

桃姐葬礼,一个意外身影出现:

坚叔。

他畏手畏脚地走进灵堂。

带着花,走到桃姐的棺材前,深深鞠了一躬。

什么意思?

不只是一个“烂人”良心发现这么简单。

而是桃姐在养老院这个系统里,种下的那颗关于“尊严”的种子,开花结果了。

这是许鞍华在电影中留下的最大善意。

也是电影留给我们最深刻的反思。

尊严怎么衡量?

无法衡量。

有时候一文不值,有时候价值超越一切数字。

因为尊严是底线。

一个健全的人,尊严应该是可以默默守护的,而不是掏出来议价的。

进而。

一个健全的系统里。

尊严应该是被呵护的,而不应该是被强调的。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友在品度娱乐发布,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站联系。(QQ:2861696926

本文链接:https://pindu88.com/article/120660.html

标签: 刘德华桃姐
分享给朋友:

“照顾了刘德华一生的女人(她的感情真的让人看一次哭一次六十年终身未嫁)” 的相关文章

刘德华泰国受伤是怎么回事 刘德华的伤情会有后遗症吗

刘德华泰国受伤是怎么回事 刘德华的伤情会有后遗症吗

论民族气节,还是敬业程度,华仔都堪称是全民偶像。这真是给当今一些拼命吸金却“不作为”的小花小生们的最好的教材啊。近日,刘德华泰国拍广告坠马一事牵动着不少粉丝朋友的心。刘德华坠马伤势进展如何?刘德华需要多久康复?会有后遗症吗?这一些列问题都是华仔粉丝及其歌迷目前...

刘德华属什么生肖(刘德华的女儿刘向蕙和爸爸一个生肖的)

刘德华属什么生肖(刘德华的女儿刘向蕙和爸爸一个生肖的)

刘德华女儿2017年照片据台湾媒体报道,天王刘德华(华仔)5年前与老婆朱丽倩生下爱女刘向蕙(Hanna),日前刘德华坠马后复出,在生日会上公开与女儿嘟嘴合影,可见父女间温馨感情,近日港媒捕获野生刘向蕙在亲友与保镖陪伴下现身名牌店,帮忙挑外套,可见华仔千金已有小...

刘德华原名叫什么(真不是刘福荣?这么多年连粉丝都不知道)

刘德华原名叫什么(真不是刘福荣?这么多年连粉丝都不知道)

作为华人娱乐圈一红就是四十年的超级天王刘德华,很多观众对于他的了解程度几乎超过自己亲人,更别说那些从成名到现在一路跟随刘德华的超级粉丝,身高体重星座血型演艺经历等等早就了如指掌,可你知道刘德华的原名叫什么?很多人第一反应都会脱口而出“刘福荣”,没错,“刘福荣”...

刘德华有乙型肝炎是真的吗(演员刘德华自曝曾得过乙肝)

刘德华有乙型肝炎是真的吗(演员刘德华自曝曾得过乙肝)

刘德华,大家都非常熟悉,中国香港的著名演员,香港四大天王之一,他也是集歌手、演员、作词人、制片人等多种身份于一身的多栖发展的著名艺人,他在全世界有着非常多的粉丝,他的歌曲、电视、电影陪伴了多代人成长。今年在各大媒体平台上我们看到很多关于刘德华再开演唱会的消息,...

刘德华梁静茹加盟中国好声音(4大导师2位助教刘德华参与感不足)

刘德华梁静茹加盟中国好声音(4大导师2位助教刘德华参与感不足)

8月1日晚间,浙江卫视在播出电视剧作品的时候,通过广告字幕的方式,告知了2022年《中国好声音》的播出时间,为8月5日20点20分。和定档时间一起官宣的,还有这次的导师阵容,助教阵容,和“见证人”阵容。这一次,《中国好声音》的4位导师,分别是廖昌永、梁静茹、李...

刘德华关之琳是什么关系(刘德华承认对关之琳动心高情商回应没能交往原因)

刘德华关之琳是什么关系(刘德华承认对关之琳动心高情商回应没能交往原因)

60岁的刘德华即将担任《2022中国好声音》的观察员,节目于本月播出,很多粉丝翘首以盼。他不仅幕前的形象极佳,私下自我管理也非常严格,出道逾四十年,相当爱惜羽毛,尤其在感情方面,唯独承认过老婆朱丽倩和前女友喻可欣。不过,在90年代时,刘德华对大美人关之琳也曾动...